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同比增六成,这些国家成增量主力

  • 情感
  • 2025-07-24 19:00:03
  • 8

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增势延续。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9.42万台,对应总金额达7.46亿美元,同比增长59.74%。

海关总署披露的工业机器人申报类型编码包括喷涂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其他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未列名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工厂专用的自动搬运机器人、电阻焊接机器人、用于金属加工的电弧(包括等离子弧)焊接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本文所指的工业机器人涵盖以上所有类型。

2024年全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总额为11.3亿美元,同比增长43.22%。据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此前介绍,去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已跃居全球第二。进入2025年,增长势头仍未停止。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向界面新闻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主要有两方面驱动因素。

一是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需求激增。全球制造业加速推进自动化升级,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领域,对工业机器人的增量需求显著提升,越南、印度、美国等成为中国机器人核心出口国。

二是新兴市场扩张与产业链外迁。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欧洲转移产能,带动工业机器人配套出口。例如,越南、泰国等承接中国产业链,成为机器人增量市场。

据界面新闻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第一大目的国为越南。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工业机器人总额达8635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还多。

制图:高菁

墨西哥和泰国分别为第二、三大目的国,中国对两国的出口额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对墨西哥的工业机器人出口额达5922万美元,同比增长约274.78%。

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前10大目的地中,仅对韩国和德国的出口额出现了同比下滑,其余均有所提升。其中,对俄罗斯、波兰等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均超过三位数。

近两年来,随着国产工业机器人迅速崛起,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外资垄断的时代已经翻篇。根据研究公司MIR DATABANK数据统计,202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提升至52.3%。

MIR DATABANK披露的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品牌份额前十榜单中,有四个席位被中国企业占据,分别为埃斯顿(002747.SZ)、汇川技术(300124.SZ)、埃夫特(688165.SH)、珞石。2017年,中国还仅有一家厂商进入该榜单。

卢瀚宸指出,相较于海外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搬运、码垛等场景成本更低且交付周期缩短约30%,能够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此外,在中国市场,国内企业的供应链响应速度要求更快。本土化服务网络使得售后响应时间显著缩短,而外资品牌配件供应周期长、成本高。

当前,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放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产品价格及利润出现下滑,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选择出海。

据“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官微,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曾指出:“完善的工业配套体系和低廉造价成本,让中国组装的工业机器人成品在国际市场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包括ABB机器人、优傲机器人在内的海外工业机器人巨头仍在不断加码在华布局,也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增添了一定份额。

卢瀚宸认为,综合考虑宏观环境与产业周期等因素,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预计在短期的3-5年内可持续,但长期需突破高端技术瓶颈与贸易壁垒同时,中国厂商需要摒弃卷价格的粗犷打法,做深耕海外市场的长期准备。

未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出海需要在核心零部件研发、国际标准适配、品牌溢价提升等方面做提升与突破,从高性价比替代转向技术引领,通过人形机器人、AI协作机器人高端产品输出重塑品牌形象。”卢瀚宸说。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