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对话联想创投王光熙:具身智能行业估值有泡沫,需要一两年消化

  • 情感
  • 2025-07-25 11:19:04
  • 21

界面新闻记者 | 肖芳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今年,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成为创投领域最热门的赛道之一。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明星公司成为头部投资机构科技互联网大厂追逐焦点估值快速上涨

根据IT桔子数据,2025年前5个月,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投资事件数达114起,超过去年全年的77起;融资额达232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209亿元总和。

这个赛道出现诸多争议金沙江创投的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此前公开质疑机器人行业商业化困难估值上涨非常已成为早期VC想回避的赛道透露金沙江创投批量退出具身智能项目

作为一家CVC企业风险投资机构联想创投长期关注智能产业链上下游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机器人领域进行投资这个行业自己理解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表示今年的争论很多围绕着人形机器人展开机器人替代整体趋势并没有进行太多深入分析中长期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力环节能够比较闭环的机器人替代。

“本质上没什么可争论的,因为这件事已经发生了。”王光熙表示一些传统机器人公司通过快速的拥抱具身智能、辅助机器人、AI模型方式原有工业商用的场景实现闭环这是大模型出现之前很难做好

联想创投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投资飞马机器人、跨维智能、星动纪元、逐际动力多家公司覆盖人形机器人多形态双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以及工业机器人众多领域今年联想创投还在全栈式机器人领域做了一些布局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对于当下具身智能领域出现估值过高的争论,王光熙承认不管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现在估值肯定有泡沫这些泡沫需要业务真正商业化落地消化需要一两年时间这也是行业面临较大挑战

看来无论新出来公司还是已经跑了两三年公司,现阶段融资多少并不能完全代表公司业务技术产品强弱资本运作能力公司可能通过一些合适方式率先上市这也是一种优势

以下为界面新闻等媒体与王光熙的对话实录:

今年投资人对机器人的商业化有一些争论,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光熙今年的争论很多围绕着人形机器人展开,但对机器人替代人的整体趋势并没有进行太多深入分析。从中长期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力环节能够比较闭环的机器人替代。我们看机器人、投机器人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部分原因因为联想的企业生态跟自动化机器人的关系还是很深的。我们自己有几千亿的制造,本身就是非常大的场景客户。联想一直比较看好机器人的方向,七八年前不断的在这个方向做布局,有核心部件、整机的协作臂、AGV、AMR等,会用在工业、物流、商业等各个场景

:机器人的估值很高,但这个赛道未来五年变化还是很快这里面有没有一些风险或者泡沫

王光熙所有的创业都是九死一生,机器人赛道可能多了更多的技术难度和不确定性,这是非常难的,风险肯定是非常大的。有一部分估值高是因为大家对未来的市场和应用价值非常大的期望,如果这家公司做成泡沫能够被消化,但是如果这家公司没有做成,原来的估值都是泡沫。

具身这个赛道不太一样,实际上大家都特别早期。无论现在新出来的公司还是跑了两三年的公司,融资多少其实不完全能代表公司业务、技术、产品的阶段,两者对应关系特别弱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讲,有些人资本运作能力比较强,可能通过某些通道先上市,这是很大的优势。

不管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现在估值肯定有泡沫,泡沫需要靠自己业务实现真正商业落地消化,需要一两年内消化好,这是比较大的挑战。

你们如何判断具身智能公司商业化节奏中国市场机会在哪

王光熙新的场景创建确实是万亿甚至十万亿的市场,这个空间还是比较看好的,从商业化落地的节奏来讲,有些方面大家可能过于乐观有很多争议点就来自这个

对于不同形态智能复合机器人的落地,大家可能有点低估了,因为这件事情已经在发生。有很多被投企业也有些初创也已经干了很多年,本来就在机器人这个领域有很多工业行业的客户和落地的场景,横向做拓展的案例本质上就是具身智能在落地,再产生效力再做商业化的落地。现在绝对的规模大家感知不到,但对于这些公司来讲已经是积少成多的时候。过去机器人公司已经通过具身和复合机器人去用了,不一定是双手双足的人形去,商业落地其实都是依赖于大脑的精度,这个会比一部分人想得更乐观。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具身智能方面今年着重看什么类型的项目?

王光熙陆陆续续有一些全栈式的玩家出来,团队有一些不一样的配置和属性,比如一些自动驾驶、智能IOT方面产业经验的团队也开始出来我们做了一些布局

另外,还有一些跟核心的部件、模组产品出来,供给具身和复合机器人企业的创新,这块我们在做一些布局。

我们看好整个具身智能的大未来,大未来就跟任何生态一样不可能一家或者两家全干了,是比较丰富的产业链,就像今天做电脑一样,有整机厂商、有那么类型的供应厂商,车也是一样,产业链上下游还是有挺多值得布的环节,我们会围绕着不同的环节做一些布局。

唯一我们布局比较少的就是纯大脑类。具身智能完全脱离身体要素比较难,软硬件融合的必要性还是比较高美国的几个独角兽公司呈现软硬件融合趋势这是行业的技术和演进的必然结果。

今年具身智能领域看到怎样新趋势

王光熙对前一两年出来的公司来说今年都是比较重要的能够展现初代的、有实际商业价值的产品阶段这些公司现阶段不一定挣多少钱,但是要展现在场景上、在可控受限的环境当中真正解决一些问题,或者展现一些能够解决问题潜力

未来两三年具身智能会在哪些场景中涌现出机会大概是什么样的量级

王光熙对于现在很多的具身智能公司,之前已经被四足或者其他的机器人印证过的教育、科研的赛道,依然非常有机会能够做成,规模比之前大好几倍,基于大模型做一些跟硬件、物理具身相关的产品,短期内就会看到非常大的市场

如果只是百亿级别的市场,不足以引起大家的兴趣,后面肯定会进入到具体的垂直行业工业肯定是一个,但到底工业能多快能做好还不太好说。从过去的很多被投企业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在工业、物流、商业、商用场景中在限定的场景内提供不错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具身智能最后覆盖工业领域多大份额不好说可能不像大家想的那么乐观。但是在已经服务的场景和环节当中,怎么通过智能这件事情、具身智能、复合机器人这件事情降本增效,这个机会很大。

有话要说...